1月18日上午,欧洲杯下单平台金山·环境大讲堂于东氿校区清源楼A101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玉军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曹心德教授、南京大学周东美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欧洲杯投注何锋教授主持并代表金山·环境大讲堂向与会嘉宾赠送纪念章。
王玉军是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土壤中污染物微界面过程及其阻控原理和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或矿物/水界面上化学过程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王研究员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为题,从重金属的微界面化学过程讲起,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分子机制,以及土壤组分如何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配过程。随后,分享了如何利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多表面模型和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预测和评价Cd等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土壤种植环境质量。
曹心德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国际SCI期刊Chemosphere副主编。长期致力于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土壤地下水环境多界面转化过程、土壤生物炭固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曹教授以“基于生物炭有序无序碳结构转化的环境功能效应”为题,向在场师生讲解了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的有序无序碳结构转化规律,以及不同结构有序性的生物炭对重金属铬和砷固定和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最后,结合崇明岛示范基地的实际工程介绍了生物炭在土壤封存固碳方面的应用。
周东美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长期从事土壤污染化学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ES&T,W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50余篇,引用近20000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周教授以“稻田系统自由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为题,介绍了稻田系统中的自由基过程,包括上覆水光反应过程、根泌氧体系过程、干湿交替过程中活性氧生成的时空规律、影响因素和生成机制,以及土壤活性铁、硫化物和根际铁膜在活性氧生成和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机制。
讲座结束后,三位老师与在场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并逐一回答了现场提问。
王玉军研究员作报告
曹心德教授作报告
周东美教授作报告
合影留念